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道路塌陷事故不时发生,仅2019年,“管线事故”公众号就收集到全国地下管线相关事故488起。其中,地下管线破坏事故346起,路面塌陷事故106起,事故共造成82人死亡,102人受伤,3人失联。
面对不时发生的道路塌陷事故,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常委、型号技术负责人刘强透露,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他将就“加强城市道路检测预警降低塌陷率”提出建议。
“分析2019年国内道路塌陷事故,道路塌陷的面积在1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不等,道路塌陷深度从0.3~8米不等,绝大部分塌陷深度在4~5米以内。”刘强表示。
经过实地调研,刘强找到了导致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成因。他表示:“一方面,我国部分地区地质构造本身存在隐患导致道路塌陷事故,或因我国部分地区地面下方长期服役的供排水管线的‘跑冒滴漏’问题所引发的管线周边的空洞发育导致道路塌陷事故。”
另外,刘强认为,与我国的道路地下病害体,尤其是道路下方空洞巡检仍处于智能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有关。
面对不时发生的道路塌陷事故,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常委、型号技术负责人刘强透露,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他将就“加强城市道路检测预警降低塌陷率”提出建议。
“分析2019年国内道路塌陷事故,道路塌陷的面积在1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不等,道路塌陷深度从0.3~8米不等,绝大部分塌陷深度在4~5米以内。”刘强表示。
经过实地调研,刘强找到了导致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成因。他表示:“一方面,我国部分地区地质构造本身存在隐患导致道路塌陷事故,或因我国部分地区地面下方长期服役的供排水管线的‘跑冒滴漏’问题所引发的管线周边的空洞发育导致道路塌陷事故。”
另外,刘强认为,与我国的道路地下病害体,尤其是道路下方空洞巡检仍处于智能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有关。
他分析称:“道路地下病害巡检面临如下问题:
第一,缺乏全面的监管手段,缺少常态化的定期检测机制;
第二,缺乏高效的巡检手段,无法高效、精准、快速响应事件;
第三,缺乏大数据分析,缺少预警手段,无法预测塌陷事故发生。”
据了解,目前道路塌陷隐患检测手段有多种,包括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法等。在城市浅表层4~5米以内进行道路下方空洞检测,探地雷达是探测效率高、分辨率高的一种技术手段,是道路塌陷检测的主要手段。在工作面较小、需要较大深度探测的场合,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等手段可作为探地雷达的有益补充。
探地雷达
近日,据壹深圳第一现场记者报道,深圳应急管理部门就在日常巡查深圳市政道路安全时,通过三维探地雷达探查到深圳深南大道外表正常,但内部已经塌陷,内部塌陷面积为20平方、深度在2m左右,及时发现之后通知到有关部门对周边的管网情况进行排查,有问题及时修复,没问题则开挖进行填充处理。
探地雷达三维成像
深南大道地陷灾害因探地雷达及时探查到塌陷隐患,及时做了解决方案,避免了3-10人的人员伤害、50-500万的财产损失。
刘强说:“发达国家对于道路塌陷检测非常重视,尤其是日本,率先采用阵列式探地雷达进行道路空洞检测,并建立了周期性检测机制,有效预防了塌陷事故发生。”刘强表示,“以东京为例,20年前,东京每年大规模地陷次数多达20~25次,但近几年,由于采用探地雷达对地下空洞进行定期检测后,东京每年仅有1~2起大规模地陷,甚至部分年份未出现大规模地陷。这对我国道路塌陷事故预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既有部分国外厂商相关产品,也有国内如中科院电子所、航天科工三院35所、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的相关技术与产品逐渐成熟,尤其是航天科工三院35所,通过军用技术转化研制了国内领先的三维探地雷达,可高效、快速进行道路空洞检测。
刘强认为,从技术的角度,加强我国城市道路检测预警,降低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对此,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相应的指导性意见,创建常态化定期探测机制,遴选塌陷事故多发的城市作为示范城市,开展‘道路塌陷检测预警’示范项目。”
针对示范城市项目,他认为,完善、优化基于探地雷达的道路塌陷预防综合解决方案十分必要。“建议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将探地雷达定期探测形成的地下空间安全信息数据,接入国家相关机构信息系统平台,开发‘地下空间检测与安全评估模块’,对探测出的空洞及时治理,并通过历史数据与当前探测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实现‘空洞发育’安全预警,防患于未然。”
此外,他表示:“立足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安全,加强探测设备自主可控,推广国产化探地雷达在道路塌陷探测中的应用,在保障道路安全的同时,构筑信息安全防线。”
第一,缺乏全面的监管手段,缺少常态化的定期检测机制;
第二,缺乏高效的巡检手段,无法高效、精准、快速响应事件;
第三,缺乏大数据分析,缺少预警手段,无法预测塌陷事故发生。”
据了解,目前道路塌陷隐患检测手段有多种,包括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法等。在城市浅表层4~5米以内进行道路下方空洞检测,探地雷达是探测效率高、分辨率高的一种技术手段,是道路塌陷检测的主要手段。在工作面较小、需要较大深度探测的场合,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等手段可作为探地雷达的有益补充。
探地雷达
近日,据壹深圳第一现场记者报道,深圳应急管理部门就在日常巡查深圳市政道路安全时,通过三维探地雷达探查到深圳深南大道外表正常,但内部已经塌陷,内部塌陷面积为20平方、深度在2m左右,及时发现之后通知到有关部门对周边的管网情况进行排查,有问题及时修复,没问题则开挖进行填充处理。
探地雷达三维成像
深南大道地陷灾害因探地雷达及时探查到塌陷隐患,及时做了解决方案,避免了3-10人的人员伤害、50-500万的财产损失。
刘强说:“发达国家对于道路塌陷检测非常重视,尤其是日本,率先采用阵列式探地雷达进行道路空洞检测,并建立了周期性检测机制,有效预防了塌陷事故发生。”刘强表示,“以东京为例,20年前,东京每年大规模地陷次数多达20~25次,但近几年,由于采用探地雷达对地下空洞进行定期检测后,东京每年仅有1~2起大规模地陷,甚至部分年份未出现大规模地陷。这对我国道路塌陷事故预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既有部分国外厂商相关产品,也有国内如中科院电子所、航天科工三院35所、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的相关技术与产品逐渐成熟,尤其是航天科工三院35所,通过军用技术转化研制了国内领先的三维探地雷达,可高效、快速进行道路空洞检测。
刘强认为,从技术的角度,加强我国城市道路检测预警,降低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对此,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相应的指导性意见,创建常态化定期探测机制,遴选塌陷事故多发的城市作为示范城市,开展‘道路塌陷检测预警’示范项目。”
针对示范城市项目,他认为,完善、优化基于探地雷达的道路塌陷预防综合解决方案十分必要。“建议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将探地雷达定期探测形成的地下空间安全信息数据,接入国家相关机构信息系统平台,开发‘地下空间检测与安全评估模块’,对探测出的空洞及时治理,并通过历史数据与当前探测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实现‘空洞发育’安全预警,防患于未然。”
此外,他表示:“立足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安全,加强探测设备自主可控,推广国产化探地雷达在道路塌陷探测中的应用,在保障道路安全的同时,构筑信息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