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工程前期调查工作
建设单位应对周边的建筑物及地下构筑物等进行详细调查摸底,通过向相关管理单位调取资料并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把对工程有影响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情况了解清楚。根据最终汇总意见,在设计中将影响质量安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采用拆除、加固等措施进行一并处理,避免日后影响工程质量安全。
二、严格做好地质勘探勘察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勘察单位因为低价中标等因素,成本价过低,因此在勘察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取点要求及深度进行勘察,造成最终的勘察成果不能正确反映实际地质情况,为道路质量及安全埋下隐患。建设单位应该按合理价位委托业务水平高的勘察单位来完成勘察任务,准确反映地质情况,为精准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在施工中重点针对排水及地下设施进行处理
1.完善排水设施。施工过程中,应设置临时排水措施,对路堑地段,应设置好堑顶截水沟,避免坡顶雨水沿坡面滑流冲刷坡面并侵蚀路基;
2.对隐蔽地下设施的坑洞进行处理。对基底隐蔽的坑洞进行整平,按要求进行分层回填碾压,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强夯设备对填筑部分进行夯实,以确保填筑质量;
3.做好施工后续完善工作。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临时降水、排水设施要及时进行回填,避免在道路投入使用后对道路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进而造成路面塌陷。
四、选择合理的路基土填筑材料
在实际应禁止采用垃圾土、淤泥等土质作为路基回填土。尽量避免采用湿陷性黄土作为路基填筑土,确实无法避免时,必须做好排水设施,避免水流渗入路基。
五、对老旧管线定期检查与维修
建立动态的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清晰掌握地下管线权属、建设年代、运行状况等。对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治理,实行分级管理,依轻重缓急用明显标志区分。管道漏水现象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不能期望一次检测解决漏损问题,只有通过长期、经常性的检测才能有效地减少管道缺陷。
六、科学合理组织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安排进度计划,根据天气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措施,不能因业主要求而采用不科学不合理的施工工艺,从而产生质量安全隐患,为日后路面塌陷埋下伏笔。
七、加强道路沉降及管线变形监测
当周边进行重大地面及地下工程施工时,应采用测量手段对道路沉降及管线变形进行实时监测,掌握道路沉降及管线变形趋势,提前发出预警,避免道路塌陷发生。
八、严格落实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审核部门审核的造价作为最高控制价,不能随意压低控制价;并根据发改及住建部门制定的招标办法确定合理中标价,避免采用最低价中标的评标法。在保证工程合理利润空间的同时,相应做到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九、采用雷达探测道路空洞
探地雷达技术主要是基于道路下方介质电性差异,利用高频电磁波进行探测。在城市道路塌陷时有发生的当下,实施常规化的地下空洞探测,减少道路塌陷事故是非常有必要的。
十、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
道路管理单位要对周边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的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必要时还需要向地下回灌水流,以保持水土整体平衡。
近几年地陷事故频发的大背景,是中国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但如果不正视地陷事故背后的原因且不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即便基础建设极速推进,一座缺少结实路面的城市也难以称得上是好城市。